其他资讯
新西兰如何走向氢能转型
2022-07-19 04:09  浏览:13

  今天世界各国均面临传统化石能源储量下降和工业生产污染严重的问题,新能源代替传统煤炭、石油体系成为迫切需要,这是氢能发展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新西兰是最早研究在其能源系统和经济中如何应用和推广氢能的国家之一,为了促进氢能应用进步成熟,构建完善的氢能能源系统,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新西兰政府对氢能发展做出了政策规划并发布绿皮书。旨在寻求高效、可持续发展氢气的多方意见和优化方案,利用本国自然、社会、文化、人力和财务资源优势,有效把握氢能机遇,建成绿色氢能能源系统,为新西兰带来可持续和具有弹性的能源未来。

图1:氢能在新西兰经济中的潜在作用
(来源:《新西兰氢能发展愿景绿皮书》,2019)

发展清洁能源是历史必然

  众所周知,在工业时代,人们利用开采得到石油、煤炭等富碳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来驱动机器生产运作,因其中固有的组分碳含量极高,且杂质难以剔除,燃烧释放大量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态污染物,严重威胁了生态系统稳定和人身健康。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的化石资源日渐匮乏,发展清洁能源以脱离能源危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污染等困境,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各国的迫切需求和共同选择。

图2:氢的生命周期
(来源:《新西兰氢能发展愿景绿皮书》,2019)

  中国其能源转型的决心和行动备受世界瞩目,多年来在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及实践,不仅与新西兰发展氢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

  曾经有人对可再生能源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可再生能源不可控、不安全、成本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了青海“绿电9日”、“绿电15日”的成功样本,证明了大面积、长时间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可行且非常安全高效的。

协同发展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

  过去20年中,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呈现出很好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增装机市场中,中国风电占比41%,光伏占比43%。曾经有专家介绍,一种新能源进入到能源领域,要占据1%的市场份额,需要25年的时间。而中国风电只用了20年,其发电量就占到了电网总发电量的5.2%,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中国速度不仅显示了相关专业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引导的强大力量。总结经验,来自制造业全产业链的高度协同、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加之能源转型创造的新能源利用需求,共同孕育了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果,这与2019年《新西兰氢能发展愿景绿皮书》中提到的“发掘氢气的潜在作用需要同步开发、扩展并整合供应链中的所有元素”高度一致。

  在《新西兰氢能发展愿景绿皮书》的“下一步举措”部分,提到“政府可再生能源战略中应该考虑并实施的相关决策”,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同样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经验分享。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为整个行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技术创新、生产制造、产业链协同,甚至该绿皮书中关注到的“运输与分配”等不同领域的技术进步,促使可再生能源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成本快速下降。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建立了完善的检验检测、全面的标准体系和多专业管理规范,为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合作,许多国际合作伙伴也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实验支持,积极带头采购新技术、新产品,成为整个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能源转型,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但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将其价值最大化。最后,积极参与市场可以加快产生新的解决方案。

图3:指示性氢能发展路线图
(来源:《新西兰氢能发展愿景绿皮书》,2019)

坚定信心 共建美好世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我们对可再生能源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依然存在许多未知,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探索。能源转型最终要回到原生态的能源供给和能源使用的状态,每一种原生态可再生能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寻求其中的发展规律,并保证协同、高质量发展。

  我们认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是多种可再生能源高度融合并,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新西兰的氢能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中国“工作报告”,这对氢能在中国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国家层面,氢能源发展受到更多的重视。中国已经拥有相对雄厚的制氢工业基础,未来开发氢能的潜力也十分巨大。期望未来在合理、有序开发的基础上,氢能能够成为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补充,在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可再生能源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说,探索和创新永远在路上。在行业发展日渐成熟的今天,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更应借鉴来自世界范围的各方面经验和最佳实践,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世纪使命,与社会各界一道推动能源转型,让子孙后代享有一个可负担、可靠、可持续的美好世界。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